博士后桑子阳扎根深山“育新苗”,百万年薪“挖不走”??
一棵红花玉兰背后的15年坚守
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棵树啊!
深山尚未苏醒,唯有它满树繁花,娇艳欲滴。
15年前,当桑子阳在北京林业大学马履一教授的带领下,翻山越岭,在海拔1100米的高山上见到这棵“红花玉兰”时,他惊呆了。
这棵树,是马履一教授于2004年在宜昌地区调查森林资源时发现的,经中国林科院著名树木分类专家洪涛教授鉴定,为木兰科木兰属新种,世界稀有,五峰独有。
“这是罕见的能开出红花的高大乔木,是上天赐给宜昌市的瑰宝,我们一定要让它走出深山,造福百姓!”马履一激动地说,桑子阳坚定地点了点头。
那一刻,一粒红花玉兰的种子,在桑子阳心中生根发芽。
那时起,一段扎根山区搞科研的坚守之路,拉开帷幕。
生长在五峰大山里的野生红花玉兰
人工繁育野生树,相当于把狼驯化成宠物狗??
“认准的路,再难都要走下去”
“红花玉兰,很美,要让它走出深山,很难。”
12月5日,在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林业局林科所的办公室里,回忆起15年前的那一幕,桑子阳感慨当初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。
2005年,桑子阳还是一名刚入职的林业干部,被宜昌市选派到北京林业大学进修一年。学期刚满的他,对于将野生树种培育成景观树的艰难过程,知之甚少。
“野生红花玉兰,只长在五峰高山上,母种只有一棵;作为景观树,不仅要适应各种海拔,还要培育成千上万棵树苗。”桑子阳说,这种难度,就像把狼驯化成宠物狗。
驯化,是一个毫无经验可循的过程。当时,谁也说不清楚,要让红花玉兰走出深山,需要投入多少精力、多少时间。
但是,那棵红花玉兰,已长进桑子阳心里。多少个夜晚,他只要一闭上眼睛,脑子里尽是一树繁花。